期刊简介
本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中日友好医院主办的医学学术核心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内各权威数据库收录。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脊柱脊髓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为临床医疗、康复及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场所。2003年已改为月刊,2006年内文增至8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脊柱外科、骨科、神经科、泌尿科、肿瘤科、放射科、康复科及基础研究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027/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027/R
邮发代号: 82-45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05首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3027/R
- 国内刊号:11-3027/R
- 出版周期:月刊
-
颈前路非融合与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
目的:评价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0年6月期间,采用前路减压融合(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术联合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artificialdiscreplacement,C-ADR)治疗28例颈椎病患者,手术涉及二个椎间隙19例,涉及三个椎间隙9例,置换和融合为相邻间隙2......
作者:毛宁方;赵颖川;倪海健;李明;王传锋;吴云刚;白玉树;朱晓东;石志才 刊期: 2012- 06
-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建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探讨其可靠性及其与年龄、病程和JO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9月就诊的78例多节段CSM患者的颈椎MRI资料,男51例,女27例;年龄42-77岁,平均55.1岁:病程0.25~276个月,平均48.8个月.以颈椎MRI中脊髓形态、脊髓信号、脊髓与硬膜......
作者:柳万国;孙莉;唐成林;刘理迪;王旭;李云峰;边帅;董永康 刊期: 2012- 06
-
对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8例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3~56岁,平均31.1士14.2岁.颅底凹陷(扁平)畸形16例,其中8例伴寰椎枕骨化畸形,6例伴寰枢椎椎弓发育畸形,2例伴上述两种畸形;单纯寰椎枕骨化畸形6例;齿状突发育不良4例;单纯寰枢椎椎弓发育畸形2例.......
作者:张宏其;胡希恒;刘金洋;吴建煌;刘少华;唐明星;潘超 刊期: 2012- 06
-
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行枢椎椎弓根置钉的CT测量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以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的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57例成人枢椎行三维CT重建,在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枢椎左右侧椎弓根的中部宽度L1和高度L2;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标志横断面确立左右侧的外侧模拟进钉点B和内侧模拟进钉点A到峡部距离;测量佳进钉点S(经过枢椎椎弓根中部宽度连线的中垂线与峡部后侧皮质交点)到峡部内壁距离,分别测量A、B、S点横断面进钉角度大置钉角度区......
作者:张金明;豆贲;刘晓岚;石明国;杨占辉;吴海龙;王伟;王军辉 刊期: 2012- 06
-
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手术入路选择
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65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术前采用颅骨牵引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椎间盘和韧带损伤程度,X线片、CT和MRI观察合并存在的骨折和畸形情况.对椎间隙增宽、C2关节突间部粉碎、C2关节突间部发育细小、C2椎动脉高切迹、C3椎弓根发育细小或无髓腔、C3椎体骨折者采用......
作者:王清;王松;钟德君;康建平;王高举;修鹏 刊期: 2012- 06
-
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7例上颈椎疾患患儿.其中,先天性游离齿状突伴寰枢椎脱位4例,枢椎肿瘤伴寰枢椎脱位1例,顽固性寰枢椎旋转脱位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脱位1例.术前均行薄层CT扫描,将数据输入Mimic,Simpleware软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用于手术模拟和术中辅助,并根据需要设计寰枢椎椎弓根导航模板.在数字骨科技......
作者:王建华;夏虹;吴增晖;马向阳;艾福志;章凯;尹庆水 刊期: 2012- 06
-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4例,2个间隙18例,3个间隙7例.共置入Zero-P71枚,C3/4、C4/5、C5/6、C6/7椎间隙置入Zero-P分别为8、19、30、14......
作者:缪锦浩;匡勇;陈德玉;杨立利;王新伟;陈宇;刘晓伟 刊期: 2012- 06
-
低骨密度对Lenke 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骨密度对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患者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后矫形疗效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8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的LenkeⅠ型AIS女性患者37例,年龄11~17岁(14.3+1.3岁),术前Cobb角40°~66°(48.9°±6.7°).术后随访......
作者:林小龙;邱勇;刘臻;郭倞;吕峰;张兴;周松;孙旭 刊期: 2012- 06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提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2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13~68岁,平均38.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均伴有神经功能障碍,ASIA分级:B级2例,C级13例,D级6例;JOA评分4~14分,平均8.3分.根据Anderson和D'......
作者:杨军;倪斌;谢宁;王新伟;周许辉;卢旭华;郭翔;陈飞 刊期: 2012- 06
-
经口咽前路寰椎侧块置钉固定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畸形颅底凹陷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椎侧块置钉固定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畸形颅底凹陷症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5例合并寰枕融合畸形的颅底凹陷症患者,行颅底和颈椎薄层CT扫描,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重建,同斯我院影像数据库中55例无枕颈畸形患者上颈椎CT资料作为对照.在PACS图像系统上测量寰椎侧块的前高Ha、后高Hp、外侧高度Ho、内侧高度Hi、侧块的矢径A和横......
作者:王建华;夏虹;尹庆水;艾福志;吴增晖;马向阳;章凯 刊期: 2012- 06
动态资讯
- 1 累及脊柱的Rosai Dorfman病3例报告
- 2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 3 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问题探讨
- 4 腰椎间盘突出CT扫描三维定位诊断
- 5 脊柱陈旧骨折后凸畸形的矢状面重建
- 6 周围神经不同移植方式修复治疗损伤脊髓的实验研究
- 7 (十二)医学期刊中对表格的要求及常见问题
- 8 腹主动脉阻断术在腰骶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 9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 10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 11 骶管内骨软骨瘤致脊髓拴系综合征1例报告
- 12 大势所趋理智相待
- 13 以马尾神经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1例报告
- 14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不同入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
- 15 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 16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损伤脊髓GAP-43 mRNA表达的影响
- 17 不同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 18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
- 19 成人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线性容积特征与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和脊髓空洞的相关性分析
- 20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