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中日友好医院主办的医学学术核心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内各权威数据库收录。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脊柱脊髓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为临床医疗、康复及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场所。2003年已改为月刊,2006年内文增至8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脊柱外科、骨科、神经科、泌尿科、肿瘤科、放射科、康复科及基础研究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027/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027/R
邮发代号: 82-45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05首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3027/R
- 国内刊号:11-3027/R
- 出版周期:月刊
-
影响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因素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变化情况,分析影响术后活动度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7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正侧位和伸屈位X线检查,分析术前拟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拟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和FSU后凸角度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1)术前拟置换节段椎间隙高......
作者:赵衍斌;周非非;孙宇;刘忠军;张凤山;潘胜发 刊期: 2008- 04
-
经胸椎椎弓根-肋骨途径置入螺钉安全角度的CT测量
目的:探讨胸椎T1-T10经椎弓根一肋骨途径置人螺钉的安全角度及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56例正常成人的胸椎CT薄层扫描资料,其中男96例,女60例;年龄18~54岁.平均39岁.在胸椎CT片上测量TI~T10椎弓根-肋骨的横径、经椎弓根-肋骨途径置入的螺钉与矢状面的小与大安全成角及安全角度范围.结果:从T1~T4椎弓根-肋骨的横径逐渐减小,T5~T10逐渐增大:置钉安全角度范围T1与T2比较及T5......
作者:刘红光;吴小涛;孔翔飞;张绍东 刊期: 2008- 04
-
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8月~2004年10月应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疾患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53~68岁,平均58.5岁.脊髓型颈椎病(CSM)1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7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
作者:王伟;任龙喜;高成杰 刊期: 2008- 04
-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目的:总结和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2月~2007年1月共收治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23例,影像学资料显示患者均有颈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8例伴有颈椎不稳,1例有先天性骨结构异常,均采用手术治疗,行前路单个或多个(≤3)椎体次全切除,彻底清除增生的骨赘和退变椎间盘,用充填有自体椎体碎骨的钛笼或自体髂骨椎间融合,钛板螺......
作者:吴广森;马远征;陈兴 刊期: 2008- 04
-
颈人工椎间盘置换近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近期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2004年lO月至2007年1月,对30例患者的33个节段进行了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男13例,女17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统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2例发生喉上和喉返神经损伤,可能与术中过度牵拉有关,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1例颈部切口血肿形成,可能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有关,经颈部伤口引流、抗感染等处理......
作者:杨大龙;申勇;曹俊明;董玉昌;孟宪国;丁文元;姚晓光;孟宪中;张为;李宝俊 刊期: 2008- 04
-
颈前路椎间过度撑开与术后颈肩痛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过度撑开与术后颈肩痛的相关性.方法:65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节段分为单节段、双节段和三节段组,统计每组术后出现和未出现颈肩痛患者的椎体间高度和成角变化、颈部VAS疼痛评分和NDI(颈椎功能指数)评分情况,分析出现颈肩痛与颈部长度和术中是否切开后纵韧带的相关性,同时观察术后颈肩痛的性质、部位、诱发因素、持续时间、缓解时间和方法.结果:在各组中,......
作者:于淼;王少波;刘忠军 刊期: 2008- 04
-
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8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6例,C级20例,D级10例;JOA评分平均5.5±3.5分.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依据术前、术后Frailkel分级情况及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除1例Frankel分级B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患者......
作者:宋玉林;郑启新 刊期: 2008- 04
-
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7月对8例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先行颅环弓牵引7~16d,平均10d,待后凸畸形矫正率超过30%时,再行后路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根据人院时、牵引后、术后10d、术后6个月时颈椎的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36个月,......
作者:张宏其;袁丹;刘少华;郭超峰;陈凌强;陈静;葛磊 刊期: 2008- 04
-
神经干细胞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A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制成L1~L2左侧脊髓半切空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A组),损伤后移植队S组(B组)、移植NSC组(C组)、NSC和PAS按2:1比例联合移植组(D组),每组10只.4周及8周后行损伤部位神经丝-200(NF-200)染色观察NSC在体内的分化情况,腓肠肌胆碱......
作者:曾琳;李民;刘媛;龙在云;李应玉;伍亚民;廖维宏 刊期: 2008- 04
-
寰枢关节后路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寰枢椎后路手术中常用的Gallie、Brooks、Magerl双螺钉、Maged单螺钉等内固定方法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的力学稳定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术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C1~C5)标本,固定C1和C2~C5,仅保留C1~C2之间活动.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造成寰枢关节不稳定.每个标本依次行Maged单螺钉、Maged双螺钉、Gallie、Maged单螺钉+Ga......
作者:鲁世保;池永龙;海涌;徐华梓;毛方敏;黄其衫;王胜;方欣 刊期: 2008- 04
动态资讯
- 1 腰椎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 2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不同辐射防护距离的对比研究
- 3 CT成像Pin-point激光导航系统引导下行椎体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 4 椎间盘造影术及其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5 退变椎间盘聚集蛋白聚糖中硫酸软骨素链变化的实验研究
- 6 AF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 7 嗅鞘细胞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 8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 9 脊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
- 10 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椎管狭窄患者的脊髓储备空间
- 11 退变性胸腰椎后凸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矢状面代偿模式的比较
- 12 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影响
- 13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多椎节脊柱肿瘤
- 14 虚拟手术系统支持下置入寰椎侧块螺钉的实验研究
- 15 显微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内囊肿
- 16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 17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颈椎退变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 18 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19 脊髓子宫内膜异位症伴先天性硬脊膜膨出1例报告
- 20 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