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中日友好医院主办的医学学术核心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内各权威数据库收录。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脊柱脊髓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为临床医疗、康复及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场所。2003年已改为月刊,2006年内文增至8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脊柱外科、骨科、神经科、泌尿科、肿瘤科、放射科、康复科及基础研究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027/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027/R
邮发代号: 82-45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05首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3027/R
- 国内刊号:11-3027/R
- 出版周期:月刊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评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pperlumbardischerniation,ULDH)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影像学表现,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在ULDH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9例ULDH患者,其中L1/2椎间盘突出9例,L2/3椎间盘突出16例,L1/2和L2/3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例;正常无椎间盘突出志愿者58例为对照组.ULDH组年......
作者:李松;孙旭;陈曦;陈忠辉;徐亮;朱泽章;王斌;邱勇 刊期: 2017- 06
-
双生长棒固定治疗重度早发型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双生长棒固定治疗重度早发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其临床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重度早发型脊柱侧凸并行双生长棒矫形术治疗的患者25例(男12例,女13例),初次术前主弯Cobb角均大于80°且Risser征≤Ⅰ级.测量初次手术前、手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主弯Cobb角、T1~S1高度、矢状面大后凸角,分析患者的矫形效果及脊柱高度变化......
作者:王云生;海涌;孟祥龙;李冬月 刊期: 2017- 06
-
Lenke3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身高增长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Lenke3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患儿脊柱后路矫形术后身高增长(△SH)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脊柱后路矫形手术的女性Lenke3型AIS患儿90例,年龄15.0±2.6岁.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的主弯侧凸Cobb角1(大侧凸Cobb角)、侧凸Cobb角2(次......
作者:史本龙;徐亮;毛赛虎;孙旭;刘臻;朱泽章;邱勇 刊期: 2017- 06
-
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2014年3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捧技术治疗的8例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患者(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4±1.4岁(5~9岁).通过复习病历,对患者年龄、撑开次数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侧凸主弯Cobb角、胸后凸、腰前凸、T1-S1......
作者:杨阳;仉建国;沈建雄;赵宇;于斌;邱贵兴;王以朋;王升儒;张延斌;林莞峰 刊期: 2017- 06
-
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应用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椎管狭窄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2月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椎管狭窄症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结合侧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53例.其中超声骨刀组(A组)24例,共切除椎板101个节段.高速磨钻组(B组)29例,共切除椎板124个节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全椎板切除时间、手术过程中单节......
作者:刘学光;付强;孙振中;宋升;韦旭明;谷晓川 刊期: 2017- 06
-
术前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长节段固定融合纠正退行性脊柱侧凸矢状位失衡的影响
目的:评估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前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长节段固定融合纠正矢状位失衡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32例.于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腰背肌力量测试,将可完成“小燕飞”动作的12例患者分为A组,年龄55~73岁(65.2±4.7岁);将无法完成“小燕飞”动作的20例患者分为B组,年龄55~75岁(64.8±4.......
作者:张昊聪;王兆瀚;张子方;苏晓静;成俊遥;吴运昌;于洋;王征 刊期: 2017- 06
-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伴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
目的:探讨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multiplexcongenital,AMC)伴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的22例AMC伴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13.7±4.6岁(5~26岁).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气道评估(Mallampati评分、颈椎后仰受限、张口受限)结......
作者:董媛媛;钱邦平;张伟;顾小萍;马正良 刊期: 2017- 06
-
生长棒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
目的:观察生长棒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生长棒治疗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5~10岁(7.5±2.1岁).随访时间2~10年(5.1±2.8年).生长棒置入术后每6个月撑开1次.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侧凸Cobb角、后凸角、躯干高度(T1~S1),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前侧凸Cobb角69.0°±21.2°(......
作者:李方财;张宁;陈维善;陈其昕 刊期: 2017- 06
-
直立体位下无创轴向加载建立兔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目的:通过直立体位下无创性轴向加载的方式,建立一种新型兔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动物模型.方法:24只4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将实验组动物置于特制筒内使之保持直立体位,并自颈部施以600g轴向载荷,每日6h;对照组动物不接受任何处理而常规饲养.在实验开始前及实验开始后4周、8周、12周时对全部动物行X线及MRI检查,观察实验组动物在筒内时腰椎的骨性结构,通过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作者:白雪东;王德利;侯黎升;葛丰;徐成;李威;何勍;阮狄克 刊期: 2017- 06
-
退变性脊柱侧凸长节段固定融合端椎选择的研究进展
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coliosis,DLS)是指成年后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不对称性退变引起的椎体侧方滑移、旋转以及半脱位,形成冠状面Cobb角>10°的脊柱畸形,顶椎常为L2/3、L3/4椎间隙[1].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DLS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引起中老年人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神经根性症状(如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间歇......
作者:侯东坡;海涌;康南 刊期: 2017- 06
动态资讯
- 1 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 2 腰5椎体原发非霍杰金淋巴瘤1例报告
- 3 腰椎间盘突出CT扫描三维定位诊断
- 4 神经假体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5 2014中国脊柱侧凸年会征文通知
- 6 后路内固定复位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发生椎动脉损伤的临床分析
- 7 可调式椎体后凸成形装置的研制及其在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的可行性
- 8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 9 全国脊柱与四肢骨关节结核病诊治研讨会征文通知
- 10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 11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适应证选择与疗效
- 12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脊柱后凸截骨术矢状面移位患者椎管自发重塑形现象
- 13 预变性周围神经移植和神经生长因子灌注对脊髓损伤后上行传导束再生的影响
- 14 Luque手术后取椎板下钢丝的方法
- 15 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 16 脊柱陈旧骨折后凸畸形的矢状面重建
- 17 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变和椎体骨赘形成的关系
- 18 儿童脊柱结核手术方式选择
- 19 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节段的选择
- 20 颈椎管内脊髓背侧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