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中日友好医院主办的医学学术核心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内各权威数据库收录。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脊柱脊髓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为临床医疗、康复及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场所。2003年已改为月刊,2006年内文增至8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脊柱外科、骨科、神经科、泌尿科、肿瘤科、放射科、康复科及基础研究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027/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027/R
邮发代号: 82-45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05首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3027/R
- 国内刊号:11-3027/R
- 出版周期:月刊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目的:探讨经口前路松解齿状突部分切除与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7例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21~51岁,平均36.4岁.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为5~9分,平均7.3±2.1分;脊髓有效空间(spaceavailableforthecord,SAC)为4~12mm,平均8.34......
作者:许正伟;郝定均;贺宝荣;郭华;郑永宏;刘团江;王晓东 刊期: 2012- 06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为进一步阐明AS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7例活动期AS患者(AS组),男34例,女3例,平均年龄(24.3±5.4)岁,HLA-B27均为阳性;4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HD组),男43例,女6例,平均年龄(25.7±4.9)岁;其中HLA-B27阴性44例(HD1组),HLA-B......
作者:刘鹄;任明亮;王潇娉;杨睿;王鹏;李辉;刘冬斌;余嘉洪 刊期: 2012- 06
-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研究进展
目前寰枢椎后路固定常用的技术有Gallie钢丝、Brooks钢丝、Halifix椎板夹、Apofix椎板钩、Magerl经侧块关节螺钉等方法固定.钢丝联合经关节螺钉(Brook+Magerl术)方法固定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和较高的融合率,也有助于通过维持脊柱的力线而使脊髓得到间接减压,但经关节螺钉固定有并发椎动脉损伤的可能,而且不管采用哪种置钉技术,均需处理寰枢椎侧块关节后方的椎静脉丛方可显露进钉点.......
作者:王文军;李学林 刊期: 2012- 06
-
膈神经起搏在高位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高位颈髓损伤是指损伤平面在C4水平或以上的脊髓损伤,此类患者常因膈肌麻痹及肋间肌瘫痪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早期死亡率高达90%以上[1].目前临床常用的辅助呼吸方法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膈神经起搏(phrenicnervepacing,PNP)是将电极贴附体表或植入体内,应用电脉冲刺激膈神经使膈肌收缩的技术手段,其原理属于功能性电刺激(FES)的范畴,已有学者将其应用于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
作者:李郭茜;洪毅 刊期: 2012- 06
-
经蛛网膜下腔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促进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再生及脊髓神经功能修复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而这些研究多是以细胞移植为背景,其中多种细胞在促进轴突再生、长距离延伸、再髓鞘化方面的优势被学者关注[1-3].随着大量研究的开展,细胞种类选择、细胞移植途径、移植时间窗等问题亦越来越突出.开放手术经脊髓实质内细胞移植损伤大,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蛛网膜下腔细胞移植损伤小、可重复移植、临床操作简单且部分已经用于......
作者:刘彦;侯树勋 刊期: 2012- 06
-
对颈椎融合与非融合手术的再认识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颈椎外科从后路手术到了前路手术.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微创技术和非融合手术的飞速发展,对颈椎手术方式的选择好像又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其中争论多就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在此,重新审视这两种手术方式能够为我们今后的治疗选择提供一个新的视野.融合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初.当初的尝试者发现这种手术可能带来植骨块断裂和移位的风险后,就提出了使用钢丝和螺钉固定的设想.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后,于2......
作者:袁文 刊期: 2012- 06
-
对颈椎非融合手术的展望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在神经组织减压以后能提供脊柱的稳定与脊柱序列的维持,临床效果可靠.然而,融合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使得我们不得不寻求更为理想的材料及术式,在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人工椎间盘置换(ADR)技术是融合技术的重要补充,经过30年的发展和探索,颈椎间盘置换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马迅 刊期: 2012- 06
-
重视颈椎融合术操作细节,合理开展颈椎非融合技术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Femstr(o)m等学者先后在临床开展了颈椎非融合技术,由于假体设计的内在缺陷等,上述尝试性工作并未形成序贯性研究及临床推广[1、2].至本世纪初,随着Bryan、PrestigeST等假体的成功研发和临床应用,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发展,颈椎人工椎间盘假体设计理念趋向成熟,颈椎人工椎间盘临床应用患者不断增加;而且早期的临床随访研究显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ADR)具有良好的临......
作者:姜建元 刊期: 2012- 06
-
融合术仍是目前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主要选择
自1995年SmithandCloward首创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疾患以来,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andfusion,ACDF)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金标准”,直至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discreplacement,ADR)的出现.ADR术式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有效保留颈椎的运动功能,保留椎间隙高度,并可以预防远期手术......
作者:朱庆三;尹飞 刊期: 2012- 06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影响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设计理念是通过保留颈椎手术节段的活动性,减少以往前路减压融合术带来的相邻节段的退变加速.经过将近10年的临床应用和长期随访,我们对于这个先进理念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从文献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中期随访还是远期随访,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确实减少了以往的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发生率.......
作者:孙宇 刊期: 2012- 06
动态资讯
- 1 AAV-TGFβ3的构建及其与AV-TGFβ1表达系统对反分化髓核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
- 2 应用AIIMS分型评价脊柱侧后凸畸形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研究
- 3 AF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 4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稳定性的相关观察
- 5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蔓状血管瘤1例
- 6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 7 GM-1预防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研究
- 8 改良式极外侧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 9 胸脊髓血供与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加重关系的研究进展
- 10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腰椎应力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 11 手术治疗合并椎管内突出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12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 13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报告
- 14 K线用于选择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策略的回顾性分析
- 15 大鼠椎间盘软骨细胞中Bax、Bcl-2及 Caspase-8的表达
- 16 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评价
- 17 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
- 18 脊柱侧凸畸形脊椎旋转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 19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正胸椎侧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 20 科学务实,进一步提高我国脊柱结核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