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中日友好医院主办的医学学术核心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内各权威数据库收录。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脊柱脊髓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为临床医疗、康复及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场所。2003年已改为月刊,2006年内文增至8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脊柱外科、骨科、神经科、泌尿科、肿瘤科、放射科、康复科及基础研究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027/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027/R

邮发代号: 82-45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05首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3027/R
  • 国内刊号:11-302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05首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年第10期文章
  • 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退变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见的病因之一.目前,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椎间盘修复术在临床上也有应用[1].利用成人自体椎间盘细胞、软骨细胞或干细胞移植到椎间盘,即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方法正处于研究的前沿.笔者就有关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宁斌;胡有谷 刊期: 2005- 10

  • Nogo基因及其相关蛋白与脊髓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几乎无再生能力[1].神经缺血、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的大量上、下行纤维束阻断,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缺失,髓磷脂的破坏,以及脊髓损伤后疤痕的病理生理特点均直接影响到脊髓神经再生[2、3].......

    作者:李红宇;袁文 刊期: 2005- 10

  • 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在脊髓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上的难题,世界各地医务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组织工程研究的兴起,为脊髓损伤的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种子细胞的选择是组织工程中研究的热点.全能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组织工程中重要的靶细胞.......

    作者:郭树章;任先军 刊期: 2005- 10

  • 计算机辅助手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现状

    计算机辅助手术(computer-assistedsurgery,CAS)是综合当今先进的成像设备(如CT,MRI)、计算机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及融合,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规划手术路径、方案,模拟手术,术中追踪手术器械,引导手术,确定手术范围,从而使外科手术更精确、安全、微创的综合性技术.......

    作者:谭平先;李健;高梁斌 刊期: 2005- 10

  • 颈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的特点和治疗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idiopathicskeletalhyperostosis,DISH)是一种常见的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的疾病.目前国内流行病学资料匮乏,国外资料显示在超过40岁的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3.8%,而女性为2.6%[1];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0%.大多数颈椎DISH并不引起症状[2];少数颈椎DISH可产生了一系列特殊临床症状,已引起学者的重视.......

    作者:王长峰;贾连顺 刊期: 2005- 10

  • 脊髓组织工程构建中的种子细胞

    目前对脊髓损伤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策略主要有:(1)应用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轴突的存活与再生;(2)应用下游信号分子促进轴突的再生;(3)中和使轴突再生失败的抑制性分子;(4)细胞移植.......

    作者:王树森;罗卓荆 刊期: 2005- 10

  • 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中遗传学研究进展

    虽然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scoliosis,IS)的病因未知,但是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早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文献中就有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家族聚集现象的临床报道.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中有重要作用[1~8].笔者就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遗传模式及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邱旭升;邱勇;王亚平 刊期: 2005- 10

  • 颈椎前路非限制性钢板的应用进展

    目前在颈椎前路单节段和多节段融合术中,无论是在颈椎退行性变、创伤还是颈椎肿瘤的治疗中都广泛使用钢板[1~10].颈椎钢板的使用可以提供前路融合术后的即刻稳定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植骨块脱出、终板的骨折塌陷以及迟发的颈椎后凸畸形的产生[7].但过度坚强的内固定伴发的植骨块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并开始使用非限制性钢板进行固定融合.笔者就颈椎前路非限制性钢板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超;阮狄克 刊期: 2005- 10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征文与倡议

    ......

    作者: 刊期: 200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