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中日友好医院主办的医学学术核心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内各权威数据库收录。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脊柱脊髓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为临床医疗、康复及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场所。2003年已改为月刊,2006年内文增至8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脊柱外科、骨科、神经科、泌尿科、肿瘤科、放射科、康复科及基础研究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首页>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3027/R
  • 国内刊号:11-302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05首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8年第08期

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凸后路长节段矫形术后远端附加现象的危险因素分析

蒋彬;王冰;吕国华;徐洁涛;李亚伟;王孝宾;李磊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 远端冠状面失代偿, 远端附加现象, 长节段, 独立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行后路长节段矫形术后远端附加现象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胸段CS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5例,女43例;年龄10~18岁,平均12.6±3.0岁.随访24~96个月,平均42.4±27.3个月.收集术前MRI资料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收集患者性别、年龄、Risser征、体重指数(BMI)、骨移植材料、融合节段,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远端附加现象(末次随访时术后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满足以下之一者:术后下固定椎偏离骶骨中垂线10mm以上;下固定椎以下第一个椎间隙成角增加5°以上;下固定椎下第一个椎体偏离骶骨中垂线5mm以上),将患者分为远端附加现象组与非远端附加现象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主弯Cobb角、主弯矫正幅度、头侧代偿弯Cobb角、尾侧代偿弯、冠状面平衡距离、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肩高度、顶椎偏距、远端固定椎位置、远端固定椎椎间隙成角、术后主弯/尾侧代偿弯比、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等可能对远端附加现象发生有影响的因素.应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远端附加现象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相关危险因素的佳截断点.结果:共7例发生冠状面远端附加现象,发生率为8.97%.两组比较,术前冠状面平衡距离(-0.3±1.6mm vs 2.3±2.7mm)、LIV是否触及稳定椎(59/12 vs 0/7)、术后主弯Cobb角(19.0°±7.8°vs 28.7°±9.5°)、术后头侧代偿弯Cobb角(5.9°±3.6°vs 9.1°±7.4°)、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0.9±1.6mm vs 3.4±1.7mm)、术后LIV椎间隙成角(1.4°±1.7°vs 3.5°±3.1°)有统计学差异(火0.05),而性别比(32/29 vs 3/4)、年龄(12.5±2.8岁vs 13.2±5.2岁)、Risser征比(18/53 vs 2/5)、体重指数(17.8±3.8kg/m2vs 18.5±5.1kg/m2)、融合节段数(7.9±3.4个vs 8.3±3.0个)、自体骨移植/人工骨移植(40/31 vs 4/3)、术前主弯Cobb角(47.4°±14.0°vs 55.1°±12.0°)、术前头侧代偿弯Cobb角(16.5°±12.6°vs 24.5°±13.7°)、术前尾侧代偿弯Cobb角(19.1°±12.3°vs 26.1°±14.3°)、术前肩高度(0.4±1.4mm vs 0.0±1.4mm)、术前顶椎偏距(1.7±2.7mm vs2.0±2.7mm)、术前Pfirrmann分级(64/7 vs 4/3)及术后尾侧代偿弯Cobb角(5.9°±5.0°vs 8.4°±6.3°)、术后冠状面平衡距离(0.7±0.9mm vs-1.1±1.2mm)、术后肩高度(0.2±2.3mm vs 0.7±0.9mm)、术后顶椎偏距(1.0±1.2mmvs 2.2±1.8mm)、术后主胸弯/尾侧代偿弯比(5.8°±6.7°vs 6.8°±12.2°)、主弯矫正幅度(28.4°±17.0°vs 34.5°±15.1°)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端附加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后远端固定椎椎间隙成角过度(LIV disc angle)(OR=1.72,P=0.003),远端固定椎未触及稳定椎(0R=2.31,P=0.007),术后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过度(pre-post CBD) (0R=1.21,P=0.014).ROC曲线显示,术后LIV椎间隙成角佳截断点为8.05°(敏感性71.4%,特异性81.7%,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669~0.972,P=0.005),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佳截断点为3.45cm(敏感性85.7%,特异性8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95%CI:0.808~0.999,P<0.001).结论:LIV未触及稳定椎、术后LIV椎间隙成角过大和术后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过度是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凸行后路长节段矫形术后远端附加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