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中日友好医院主办的医学学术核心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内各权威数据库收录。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脊柱脊髓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为临床医疗、康复及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场所。2003年已改为月刊,2006年内文增至8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脊柱外科、骨科、神经科、泌尿科、肿瘤科、放射科、康复科及基础研究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027/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027/R
邮发代号: 82-45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05首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3027/R
- 国内刊号:11-3027/R
- 出版周期:月刊
-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不同置入深度对相邻节段运动范围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置人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不同深度后对上下相邻节段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将6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L1~L5)两端固定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上,以L3/4节段为手术节段,L2、L3、L4、L5椎体放置运动范围记录系统用以记录相邻节段(L2/3、L4/5)运动范围.分别对腰椎标本完整状态(保持腰椎韧带及小关节完整)、5mm状态(Coflex的U形顶端距离硬脊膜5mm)、0mm组(......
作者:祖丹;海涌;云才;鲁世保;刘玉增;李士春;李钦亮 刊期: 2014- 10
-
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破坏了神经传导通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功能的丧失,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及心理方面带来重大影响.研究[1]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后,损伤区域微环境的改变是轴突再生的重要影响因素.SCI后抑制轴突再生的主要机制包括轴突生长环境的改变和轴突生长能力的下降两个方面.笔者主要就轴突再生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张文彬;周琴;林斌 刊期: 2014- 10
-
腰椎Modic改变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腰椎Modic改变是指腰椎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MRI上的信号改变.1987年由deRoos等[1]率先报道,1988年Modic等[2、3]正式系统地阐述了Modic改变的特点,并根据MRI信号的差异提出了Ⅰ、Ⅱ、Ⅲ型分型,具体分型标准及相应的组织学变化.近20余年来,关于Modic改变的研究主要涉及发病机制、发病概率、与椎间盘退变及慢性腰痛的关系、治疗方式的探讨等方面.笔者检索了国内外研究腰椎Mo......
作者:马辉;晋大祥;梁德 刊期: 2014- 10
-
生长棒及VEPTR技术对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纵向生长及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scoliosis,EOS)泛指发生于5岁以前低龄儿童且有较大进展风险的脊柱侧凸,其病因学包括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源性等[1,2].近,SRS(scoliosisresearchsociety)又将EOS的发病年龄重新定义为10岁以前.EOS发病年龄早,进展迅速,不但影响患儿的纵向生长,而且会严重阻碍患儿的肺部发育[3、4].支具治疗往往不能控制EOS患儿侧凸......
作者:史本龙;乔军;朱泽章;邱勇 刊期: 2014- 10
-
PVP/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治疗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在缓解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疼痛性血管瘤、各种转移瘤及骨髓瘤的疼痛方面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被骨水泥强化后的椎体仍有可能出现再骨折.2007年3月~2014年1月我科共收治PVP/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7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曹珺;刘纪恩;母心灵;勾瑞恩;冯伟 刊期: 2014- 10
-
颈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1例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idiopathicskeletalhyperostosis,DISH)是一种以脊柱前外侧韧带钙化为特征、可累及全身的骨骼疾病,早在1950年由Forestier和Rotes-Querol描述.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见,我国尚无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国外研究资料提示在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25%,女性为15%[1].颈椎DISH常见于C4~C6[2......
作者:田建平;马振江;赵鑫;赵长清;李华;赵杰 刊期: 2014- 10
-
无脊髓损伤严重胸椎骨折脱位1例报告
胸椎管相对较狭窄,胸段脊髓周围的缓冲空间比较小,加上胸脊髓的血供脆弱,一旦胸椎骨折脱位,很容易损伤脊髓而出现严重的瘫痪.胸椎骨折脱位在临床上不少见,约有80%以上的此类患者出现完全性脊髓损伤[1],而无明显脊髓损伤者少有报道.我们收治了1例高处坠落伤致胸椎粉碎性骨折合并明显脱位而无明显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择期行胸椎后路有限椎板减压后方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24个月,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会学;吉立新;叶晓健;黄海;高迎吉 刊期: 2014- 10
-
科学认识“邻近节段退变”,合理应用腰椎非融合技术
邻近节段退变到底由何而来?是自然退变规律还是因脊柱融合所致?腰椎非融合技术真的能预防邻近节段退变吗?如何把握?1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segmentdegeneration)是影像学上的改变,而邻近节段退变病(adjacentsegmentdisease)才是需要我们治疗的真正疾病.Sears等[1]基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果显示,1000例接受......
作者:金大地 刊期: 2014- 10
-
棘突间固定装置应用10年再思考
自从第一个棘突间固定装置X-STOP经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已有10余年的历史[1].笔者3年前在本刊曾撰文《棘突间撑开装置的临床应用带来了什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2].X-STOP设计者的初衷是在局麻下将此装置置于棘突间,不需减压,手术简单,创伤小,以期达到与减压相似的临床效果,充分贯彻了微创外科理念.后来又发展为减压或不减压兼有固定作用的同类装置,如Coflex等.......
作者:郑召民 刊期: 2014- 10
-
腰椎非融合技术的应用与思考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与保守治疗相比,腰椎融合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能够保持椎体的自然序列.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假关节形成、髂骨供骨区疼痛、腰椎运动丧失,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而高达20%~40%的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segmentdegeneration,ASD)的发生[1-3].腰椎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新手段,其设......
作者:海涌 刊期: 2014- 10
动态资讯
- 1 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 2 值得重视的腰椎间盘手术并发症--椎间盘炎
- 3 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椎间盘形态改变及其意义
- 4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分型及其意义
- 5 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尾侧椎应用椎弓根螺钉与椎板钩固定的效果比较
- 6 经皮穿刺病灶清除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
- 7 生长棒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
- 8 脊髓损伤后微环境中的抑制因子
- 9 Halo-vest结合C2椎弓根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
- 10 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11 Ⅱ型糖尿病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 12 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
- 13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分析
-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保守治疗的MRI观察
- 15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 16 双椎体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
- 17 SynFrame拉钩在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 18 M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处理
- 20 诱导多能干细胞及其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